有机溶液废液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有机溶液废液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有机溶液废液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地点:锦州市义县七里河工业园区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总投资:******万元

1.2 编制依据

1.3 项目建设性质

1.4 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条件

1.4.1 建设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化工生产,医药生产以及石油产业的发展都会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不及时的处理废弃的有机溶剂会对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有机溶剂气体不经处理就排入大气,不但有毒副作用,还会在大气的对流层产生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在大气的平流层消耗臭氧,最终会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安全,只有真正的将有机溶剂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1.4.2 建设条件

义县位于辽宁省西部,东接闾山,南依渤海,是辽宁沿海经济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锦州七里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和“五点一线”战略的实施,正在发展成为锦州湾开发的临港加工基地。园区内拥有齐备的生产要素,得天独厚的优惠政策,配套服务设施齐全。

1.5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依托国家及当地政策,根据周边企业在生产过程产生的危险废液情况,计划采用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工艺路线,建设6万吨/年有机溶剂废液综合利用项目。

1.6 项目综合评价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2.1 项目背景

2.1.1 努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紧迫,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又一场严峻大考,需要世界各国协同行动、携手应对。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指明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努力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拿出务实举措。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国际社会作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将为全球能源与气候治理合作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创造巨大的绿色低碳发展机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之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推动中国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现代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提出将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

2.1.2 有机溶剂对人体、环境危害较大

2.1.3 工业生产中有机溶剂应用广泛

2.1.4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控攻坚战

2.2 项目必要性

2.2.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需要

2.2.2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碳减排、碳中和的需要

2.2.3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需要

2.2.4 建成生态经济体系的需要

2.2.5 构建一体化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

2.3 项目可行性

2.3.1 政策可行性

2.3.2 技术可行性

2.3.3 市场可行性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 项目选址

3.2 建设条件

3.2.1 区位条件

3.2.2 水文条件

3.2.3 自然资源

3.2.4 经济条件

3.2.5 交通条件

3.2.6 园区条件

第四章 项目规划和设计

4.1 规划要求

4.2 建设内容

4.2.1 工艺系统

4.2.2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4.3 设计工程规模

第五章 工艺技术方案

5.1 有机溶剂废液综合利用工艺

5.2 工艺流程图

5.3 主要设备清单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

6.1 土建工程

6.1.1 主要规范和依据

6.1.2 总体布局原则

6.1.3 主要建设内容

6.2 电气工程

6.2.1 设计依据

6.2.2 负荷等级

6.2.3 设计内容

6.2.4 建设方案

6.3 给排水工程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 建设方案

6.4 仪表及自控系统

6.4.1 设计依据

6.4.2 设计原则

6.4.3 系统方案

第七章 节约能源方案

7.1 基本原则

7.2 项目能耗情况

7.2.1 能耗种类

7.2.2 能源消耗分析

7.3 节能措施

7.4 节能管理措施

第八章 环境保护

8.1 依据和标准

8.2 施工期间对环境影响及对策

8.2.1 扬尘

8.2.2 噪声

8.3 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及对策

8.3.1 废水

8.3.2 噪声

第九章 效益分析

9.1 经济效益

9.2 生态效益

9.3 社会效益

9.3.1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格局

9.3.2 助力推进数字化融合,增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9.3.3 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9.3.4 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0.1 结论

10.2 建议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