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休闲度假康养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农业休闲度假康养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农业休闲度假康养中心项目

项目地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

占地面积:50亩

项目总投资:*********万

1.2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3 项目建设背景与条件

1.3.1 建设背景

国家、地方政策鼓励利用农田等开展休闲旅游康养促进乡村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到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浙江省乡村旅游促进办法》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提出鼓励合理利用农田、森林、湿地和水利工程等资源和设施,开发休闲观光、康复疗养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农业、康养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

《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更是明确指出衢州市结合大花园建设,定位远离喧嚣型休闲农业,发展“观光+体验+康养”;《江山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蔬菜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蔬菜附加值。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量30.08万吨,蔬菜产业在质量效益、规模上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以百里须江·全域旅游风情带为串联,江郎山世遗度假和甘八都文化体验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业态更加丰富承接旅游业接待功能更强,休闲观光接待游客人数达1500万人次,总产值达12亿元。

1.3.2 建设条件

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属衢州市,是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面柯城区,东邻衢江区、遂昌县,南毗福建省浦城县,西部与江西省玉山县、广丰区接壤,北连常山县。江京台(黄衢南)高速、浙赣线铁路贯穿全境,上海、杭州两趟动车组在江始发,建有浙西最大的铁路货运场;205国道、48省道、46省道及县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公路货运周转量达29.5亿吨公里。市区距衢州机场40公里,沿高速公路到杭、沪、甬大约3-5小时。杭衢高铁江山段、江衢快速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将打造“衢州同城半小时通勤圈、杭州一小时高铁圈”。

环境优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江山市是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森林覆盖率69.53%,全市空气优良率达93.4%,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江山市雨水量充沛,年降水总量1648.1毫米,河流年径流量2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20.5亿立方米,底下径流2.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4000立方米。

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拥有世遗江郎风采线、古镇养生风韵线等6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保护开发有幸福大陈、七彩保安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古村。

1.4 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1.4.1 建设目标

1.4.2 建设内容

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6 结论与建议

1.6.1 结论

1.6.2 建议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2.1 项目背景

2.1.1 国家、地方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地方政策鼓励利用农田等开展休闲旅游康养促进乡村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到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浙江省乡村旅游促进办法》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提出鼓励合理利用农田、森林、湿地和水利工程等资源和设施,开发休闲观光、康复疗养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农业、康养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

《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更是明确指出衢州市结合大花园建设,定位远离喧嚣型休闲农业,发展“观光+体验+康养”;《江山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蔬菜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蔬菜附加值。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量30.08万吨,蔬菜产业在质量效益、规模上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以百里须江·全域旅游风情带为串联,江郎山世遗度假和甘八都文化体验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业态更加丰富承接旅游业接待功能更强,休闲观光接待游客人数达1500万人次,总产值达12亿元。

2.1.2 旅游、农业等发展规划分析

  1. 中国扩大内需战略规划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全面促进消费,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其中要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拓展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同时扩大内需战略提出丰富乡村经济形态,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

  1.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

  1. 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

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加快发展。旅游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旅游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进一步加强,智慧旅游特征明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创新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随后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要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康养旅游基地。

2.1.3 发展智慧农业重塑我国现代农业

2.2 项目必要性

2.2.1 有助于提升“浙里田园”休闲农业品牌知名度

2.2.2 有助于加快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

2.2.3 有助于休闲农业智慧发展

2.2.4 助力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展现江山力量的必要

2.3 项目可行性

2.3.1 环境优美、自然旅游等资源丰富保障项目可行

2.3.2 交通区位优势支撑项目可行

2.3.3 智慧农业高科技技术支持项目可行

2.3.4 项目良好的经济效益支持项目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蔬菜农产品市场

3.1.1 蔬菜种植情况

3.1.2 蔬菜出口情况

3.1.3 蔬菜消费量趋势

3.1.4 蔬菜行业发展前景

3.2 休闲农业市场

3.2.1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3.2.2 我国休闲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3.3 康养旅游市场

3.3.1 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带来需求空间

3.3.2 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为康养旅游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3.3 后疫情时代,康养旅游发展趋势

第四章 建设地址及条件

4.1 建设地址

4.2 建设条件

4.2.1 地理环境条件

4.2.2 自然资源条件

4.2.3 文化条件

4.2.4 交通运输条件

4.2.5 环境条件

第五章 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

5.1 项目建设目标

5.1.1 发展定位

5.1.2 内容定位

5.1.3 目标定位

5.2 项目建设原则

5.2.1 因地制宜原则

5.2.2 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

5.2.3 参与性原则

5.2.4 特色性原则

5.2.5 科技引领发展原则

5.2.6 效益统筹原则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6.1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6.1.1 休闲农业区

6.1.2 游憩康养区

6.2 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方案

6.2.1 规划原则

6.2.2 设施内容

6.2.3 温室大棚智慧管理系统

6.2.4 供配电工程

6.2.5 给排水工程

6.2.6 电信工程

6.2.7 污水工程

6.2.8 灯光照明规划

6.2.9 智慧基地管理系统

第七章 运营方案

7.1 流量获取

7.1.1 公域流量

7.1.2 私域策略

7.2 用户种草

7.2.1 内容电商种草

7.2.2 以短视频为主的多渠道触达

7.3 留存活跃

7.3.1 会员成长体系

7.3.2 创作者中心

7.4 多场景转化

7.4.1 线上引流,交易工具转化

7.4.2 线下多触点转化

第八章 节能方案

8.1 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8.1.1 合理用能标准

8.1.2 节能设计规范

8.2 项目能源消耗及供应

8.2.1 能源消耗种类

8.2.2 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8.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8.3.1 建筑节能

8.3.2 空调节能

8.3.3 给水、排水节能措施

8.3.4 电气节能

8.3.5 节能管理制度

8.3.6 节水措施

第九章 环境保护方案

9.1 环保设计依据及原则

9.1.1 环保设计依据

9.1.2 环保设计原则

9.2 建设地环境条件

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9.4 项目环保措施方案建议

9.4.1 森林资源保护

9.4.2 大气

9.4.3 规划

9.4.4 建筑

9.4.5 机动交通

9.4.6 水环境的保护和固体污染物的处理

9.5 环境影响评价

9.6 环境管理措施

9.6.1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9.6.2 环境管理人员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0.1 劳动安全卫生

10.1.1 设计依据

10.1.2 劳动安全

10.1.3 个人卫生

10.2 消防

10.2.1 设计依据

10.2.2 消防措施

10.2.3 火灾报警系统

10.2.4 灭火系统

10.2.5 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10.2.6 消防知识教育

第十一章 项目招标与实施进度方案

11.1 项目招标方案

11.1.1 招标内容

11.1.2 招标形式和方式

11.1.3 招标核准事项

11.1.4 建设项目工程监理

11.1.5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1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1.2.1 项目实施阶段

11.2.2 项目进度安排

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

12.1 确立项目运作公司

12.2 人员管理

12.3 建立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3.1 项目投资估算说明

13.2 项目总投资估算

13.2.1 工程费用

13.2.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3.3 资金来源

第十四章 项目财务评价

14.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择

14.1.1 项目财务测算参考依据

14.1.2 项目财务测算基本设定

14.2 财务基础数据

14.2.1 营业收入

14.2.2 税金及附加

14.2.3 总成本估算

14.2.4 利润表

14.2.5 现金流量表

14.3 投资估算回报

14.4 盈亏平衡分析

14.5 敏感性分析

第十五章 效益分析

15.1 经济效益

15.2 社会效益

15.2.1 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15.2.2 有利于促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推进社会进步

15.3 生态效益

15.3.1 增加植被,净化大气和水质

15.3.2 为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知识支持

15.3.3 促进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

16.1 建设资金风险

16.2 组织管理风险

16.3 技术风险

16.4 市场风险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 结论

17.2 建议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