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项目名称:西安市福弘缘人文生态纪念堂项目
项目地址: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南樊一村村西(神禾原凤凰嘴)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16年2月《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内涵,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为进一步增强殡葬改革动力,激发殡葬事业发展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促进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018年1月《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提供树葬、撒散、骨灰存放等多样化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为构建以公益性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节地生态为导向的安葬服务格局,2022年3月《陕西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墓审批监管工作的通知》提出大力推进安葬服务供给侧改革,根据实际制定完善以格位存放、树葬、海葬、深埋不留坟头等节地生态葬式为主要安葬方式的公益性安葬(放)设施数量和布局规划,进一步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在有效保障公益性基本安葬服务的前提下,依照规划稳妥审慎审批建设经营性公墓,形成差序互补格局。
2022年3月《西安市惠民殡葬补助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实施细则》提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配套建设能够满足不同安葬需求的节地生态安葬区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可供群众选择的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产品,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健康发展。
为不断健全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提出全面建立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鼓励优先将生态安葬纳入本地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加快补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统筹群众需求和设施短板,科学确定火葬区殡葬服务设施设备建设或配置标准,鼓励和引导绿色环保用材、节约用地、生态安葬;切实提高殡葬领域治理水平,推动殡葬服务与“互联网+”融合,探索推广远程告别、网络祭扫等殡葬服务新模式,提升殡葬服务便捷化、智能化水平。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节约用地、生态安葬,并有利于加快补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满足西安市群众需求,同时拟建设的线上祭祀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积极布局智慧殡葬产业,融入“互联网+殡葬服务”大生态,故符合此规划。
规划提出加快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设蓝田和周至两县级殡仪馆及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蓝田县、周至县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同时提到“十四五”期间全市全境划定火化区,到2025年底全市遗体火化率达到或接近100%。
同时因西安市城市人口多、现有公墓保障能力不足,本项目的建设将提供有力补充,进一步保障西安市人民群众的基本安葬需求,符合此规划。
本项目推行节地生态葬,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对环境破坏小,同时没有冰冷的坟穴和墓碑,避免了视觉污染,并设立的线上祭祀平台使人们减少焚烧香烛、纸钱,令祭扫方式更加文明,也避免了空气的污染。本项目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绿色主题,促进了生态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从而使得殡葬行业向着绿色、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项目以壁葬/塔葬形式提供50000个骨灰安放格,上下9层摆放,并且占地面积不超过0.24m2,实现节约用地,符合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