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岭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古墓岭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陕西省旬阳市古墓岭旅游景区

建设地点:旬阳市双河镇

规划面积:4500亩

投资规模:**亿元

项目性质:新建

1.2项目的编制原则、依据和内容

1.2.1编制原则

1.2.2编制依据

1.2.3编制内容

1.3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项目综合评价

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已经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它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是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大产业。

“十三五”以来,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繁荣向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旅游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功能更加凸显,文化和旅游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文化和旅游加快融合,互相促进,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动力活力日益迸发,机制体制不断健全,优势作用逐步显现。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点。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部署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还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扩大覆盖全生命期的各类服务供给。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消费提质扩容,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

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巩固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加快发展。

2.1.2地方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

2021年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景区与线路同步构建,推动文化旅游向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升级,建设关中综合文化产业带、陕北民俗及红色文化产业带、陕南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产业带,发展大众旅游和乡村旅游,全面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

2021年8月,陕西省文旅厅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陕西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革命文化继承弘扬样板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服务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以陕西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空间分布为依托,统筹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出构建“一核四廊三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一核:建设西安文化和旅游发展核心区。四廊:建设秦岭生态文化旅游廊道、黄河文化旅游廊道、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廊道、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廊道。三区:建设古都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融合发展的关中综合文化旅游区,建设红色文化、边塞文化、黄土风情文化等协同发展的陕北国家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生态文化、汉水文化、两汉三国文化等相互促进的陕南自然风光和生态文化旅游区。

2022年7月,旬阳市人民政府发布《旬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旬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提出遵循指导思想,结合县情实际,实施“生态优先、工业强县、三农强基、兴文强旅”四大战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1.3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支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

圣驾岭又称古墓岭和过马岭,相传汉王刘邦访辞臣张良经过此地而得名,后因刘邦的皇妹刘婵爱恋张良,寻找到次听说张良修到成仙,日久相思而死,葬如此地,改为古墓岭,旅游景区开发项目重点依托项目地原千亩农业示范园和万亩森林资源,借助村民搬迁遗留的周边山林空、土地,以古墓岭森林公园和圣驾坪农场两个板块打造旅游景区。打造一个以农耕文化体验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为核心,以圣驾坪为核心吸引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商业服务、健康疗养、科普教育、研学实践、农业观光、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旅游区。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有利于农业农村与文化、旅游、餐饮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2.2.2有利于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2.3有利于进一步助力农村创收、携手共同致富

2.2.4有利于人们对农耕文化的体验理解和中华文明的精神传承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政策可行性

2.3.2市场可行性

2.3.3技术可行性

2.3.4经济可行性

三章 项目市场分析

3.1国内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3.1.1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现状

3.1.2国内文化旅游市场需求

3.1.3国内文化旅游市场前景

3.2地方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3.2.1安康市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3.2.2旬阳市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3.3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市场空间分析

3.3.1都市休闲、乡村度假等主题游持续升温

3.3.2乡村旅游接待量将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3.3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先行区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建设地址

4.2地理环境

4.2.1地形地貌

4.2.2地质构造

4.2.3气候条件

4.2.4水文条件

4.2.5土壤类型

4.2.6自然灾害

4.3自然资源

4.3.1水资源

4.3.2中药资源

4.3.3植物资源

4.3.4动物资源

4.3.5矿藏资源

4.4交通运输

4.5风景名胜

第五章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5.1规划原则

5.2项目建设目标

5.3.项目总体定位

5.4项目功能分区

5.5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内容

5.5.1综合服务区

5.5.2研学实践区

5.5.3农业观光区

5.5.4休闲疗养区

第六章  项目工程建设

6.1建设依据

6.2设计原则

6.3主要结构设计说明

6.4项目工程组成

6.5公用工程建设

6.5.1 电力工程

6.5.2 电信工程

6.5.3 给排水工程

第七章 节能与环保

7.1用能标准和节能环保规范

7.1.1设计依据

7.1.2设计原则

7.2节能措施

7.2.1能源消耗种类

7.2.2建筑节能

7.2.3电气节能措施

7.2.4节水措施

7.2.5配套设施节能

7.3环境保护

7.3.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7.3.2污染物治理措施

第八章 劳动保护与消防

8.1职业安全卫生

8.1.1设计依据和标准

8.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8.3防范措施

8.4消防

8.4.1设计依据

8.4.2设计原则

8.4.3工程消防

8.4.4电气防火

第九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

9.1企业组织

9.2管理机构

9.3劳动定员

9.4人员培训

第十章  招标方案与项目实施规划

10.1项目招投标方案

10.1.1 招标内容

10.1.2 招标形式和方式

10.1.3 招标核准事项

10.1.4 建设项目工程监理

10.2项目实施安排

10.2.1前期工作阶段

10.2.2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10.2.3工程竣工验收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11.1 项目一期建设投资估算

11.1.1 投资估算依据

11.1.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1.1.3 项目一期总投资估算

11.2资金来源与筹措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12.1 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2.1.1 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12.1.2 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12.2 营业收入估算

12.3 总成本估算

12.3.1直接成本

12.3.2工资及福利

12.3.3 折旧与摊销

12.3.4维修费用

12.3.5其他费用

12.3.6 总成本费用估算

12.4项目一期损益及利润分配

12.5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估算

12.6敏感性分析

12.7盈亏平衡分析

12.8项目财务评价

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

13.1经济效益

13.2社会效益

13.3生态效益

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规避

14.1 资金风险及防范

14.2实施风险及防范

14.3 经营风险及防范

14.4 政策风险及防范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5.1结论

15.2建议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