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灌云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灌云县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项目

承办单位:连云港盛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

项目总投资:*****万元

项目性质:新建

1.2 项目可行性编制依据、范围

1.2.1 编制依据

1.2.2 编制范围

1.3 项目建设背景及条件

1.3.1 建设背景

1.3.2 建设条件

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6 建议与结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可行性及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1.1 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撑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电气化转型,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公布2030 年前碳达峰的中期目标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最终目标。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顺应能源结构转型趋势、推动绿色发展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八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都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八五”时期,我国就已将新能源汽车计划提上日程,1995年国家科技部将发展新能源汽车设为“九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十五”期间,国家投资8.8亿造出了奥运会期间的电动公交车,“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战略,“十二五”规划对新能源汽车产销做出了规划,要求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100万辆,“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工业强基工程、技改专项等项目,累计安排财政资金27亿元,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十四五规划中提及聚焦新能源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源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表明了中央层面对新能源全汽车产业的支持。

自2011年至今,国家政府始终将其作为着重推广的,重点发展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和鼓励技术研发,如财政补贴、降低税费以及传统燃油汽车实施限行、限牌等,通过多管齐下和综合施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致力于更好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革新和进步。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江苏省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900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林木覆盖率持续提升。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江苏省是汽车制造和消费大省,2020年省汽车产业规上企业2397家,实现营业收入7672.7亿元,全国占比9.4%。整车产量130.5万辆,全国占比5.2%,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营收 5966.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7.4万辆,公交领域新增或更新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超90%。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监管运营平台和各类充电桩12.5万个,全省19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和1073个乡镇实现充电桩全覆盖。据江苏省工信厅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江苏省汽车产量79.7万辆,同比增长2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8.9万辆,同比增长1.8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较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正呈现爆发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前景广阔,以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作为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锚点,将有力支撑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2.1.2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新机遇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江苏自贸区涵盖了南京、苏州和连云港三大片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 战略举措。连云港片区是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 连云港片区从西向东依次为市开发区、连云区、主体港区部分区域,三大区块实施范围共20.27平方公里。市开发区区块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 以及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国家和省里赋予连云港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连云港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自贸试验区既是金灿灿的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连云港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挖掘自身潜力,试出真经、走在前列,完成好国家和省里赋予连云港的使命。要通过连云港片区的建设发展,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注入强劲动力。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紧扣目标、务实举措,全力以赴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围绕打造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积极推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 宗商品集散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尽快实现铁路口岸开放,创造性落实好现 代服务业、金融、国际人才等领域的开放创新政策,形成资源加快汇聚、客商纷沓而至、人才群贤毕至的生动发展局面。要加强领导、团结一心,举全市之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

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获批三年来,形成了一批鲜明具有”口岸+班列”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截至2022年10月,省定任务涉及连云港市128项,有效实施率达95%,国务院前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率超过80%,形成独具连云港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128项,其中2项全国复制推广。

2.2 项目可行性

2.2.1 纳入“新基建”,政府政策持续推进

2.2.2 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暴增,带动充电基础设施需求增大

2.2.3 连云港鼓励应用新能源汽车,促进充电设施建设

2.2.4 拟建充电桩点位合适

2.3 项目必要性

2.3.1 打造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高地的需要

2.3.2 打造全国领先的充换电服务平台

2.3.3 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

2.3.4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需要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现实需求,一“桩”难求

3.2 充电桩市场未来发展

3.3 行业痛点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 项目选址

4.2 建设条件

4.2.1 区位条件

4.2.2 人口密度

4.2.3 经济发展

4.2.4 交通运输

4.2.5 机动车发展水平

第五章 建设内容

5.1 充电站位置分布

5.1.1 小区位置信息

5.1.2 办公区位置信息

5.1.3 商业区位置信息

5.1.4 医院位置信息

5.1.5 交通枢纽位置信息

5.1.6 加油站位置信息

5.1.7 公园位置信息

5.2 充电站的建设

5.2.1 充电桩建设

5.2.2 充电桩运维

第六章 实施方案

6.1 建设依据

6.2 技术标准

6.3 供电系统

6.4 配电系统

6.4.1 充电站系统配电系统

6.4.2 充电桩配电系统

6.4.3 箱式变电站

6.4.4 配电线路

6.4.5 线路敷设

6.5 二次系统

6.6 计量系统

6.7 通信系统

6.8 防雷与接地

6.8.1 一般要求

6.8.2 防直击雷要求

6.8.3 防雷电波入侵要求

6.8.4 接地要求

6.9 充电站安全防护

6.9.1 消防安全

6.9.2 噪音限值

6.9.3 标志标识

6.10 土建部分

6.11 辅助设施

6.11.1 监控

6.11.2 照明

第七章 招标方案

7.1 招标原则

7.2 招投标程序

7.2.1 招标

7.2.2 投标

7.2.3 评标和中标

7.3 招标范围

第八章 实施规划

8.1 项目的组织管理

8.2 项目实施管理

1、实施计划的执行

2、进度和投资的控制

3、项目例会制

4、文档管理

5、资金管理

8.3 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9.1 劳动安全卫生

9.1.1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9.1.2 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制度

9.2 消防设施

9.2.1 加强消防管理,提高消防意识

9.2.2 电气防火

第十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

10.1 项目劳动定员

10.2 人员培训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1 项目投资估算说明

11.2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1.3 项目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11.3.1 工程建设费用估算表

11.3.2 工程其他费用估算表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12.1 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12.2 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12.3 营业收入估算

12.3.1 项目营业收入估算表

12.4 总成本费用估算

12.4.1 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估算表

12.4.2 项目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用估算表

12.4.3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2.4.4 销售税金及附加

12.4.5 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表

12.4.6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估算

12.5 投资回报估算

12.6 盈亏平衡分析

12.7 敏感性分析

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3.1 社会效益

13.1.1 带动灌云县人才就业,促进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

13.1.2 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宜居城市

13.1.3 创造宣传价值

13.2 经济效益

13.3 生态效益

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及应对办法

14.1 充电桩运营风险识别原则

14.1.1 全面性原则

14.1.2 相关性原则

14.1.3 现实性原则

14.1.4 重要性原则

14.2 项目风险

14.2.1 充电桩运营风险

14.2.2 公共充电桩运营故障风险

14.3 应对措施

14.3.1 加强充电桩设备运营管理

14.3.2 加强设备升级及平台运营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5.1 结论

15.2 建议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