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乙胺及其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三乙胺及其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三乙胺及其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1.1.2 项目性质

1.1.3项目建设地点

1.2 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的原则、依据和范围

1.2.1 编制原则

1.2.2 编制依据

1.2.3 编制范围

1.3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3.1 建设期限

1.3.2 建设内容及规模

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5项目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政策支持精细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企业应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补齐和延伸产业链,推进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范发展再制造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

2022年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加速石化化工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

2022年2月18日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2.1.2三乙胺用途广泛、价格上涨、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我国三乙胺行业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早期市场需求主要依靠进口。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生产设备,我国三乙胺生产实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进步。我国三乙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逐渐实现进口替代,现阶段国内市场主要被本土企业所占据。我国三乙胺生产企业主要有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中国三乙胺行业研究与投资战略报告(2022版)》可知,2017年中国三乙胺表观消费量4.38万吨,2018年中国三乙胺表观消费量5.06万吨,2019年中国三乙胺表观消费量5.65万吨,2020年中国三乙胺表观消费量6.16万吨。

三乙胺涉及化妆品、农药、医药、电池等多方面,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品。精细化工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发展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是目前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值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原料和资金供应状况的改善、全球化专业分工以及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成本和市场饱和等原因而采取战略转移和重组等策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需求等因素影响,我国精细化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1.3锂电领域驱动三乙胺市场供需长期或存缺口

当前,以新能源汽车、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加速的阶段,新技术深刻改变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产业朝着智能化、定制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细化,劳动生产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三乙胺是最常用的有机碱之一,在医药、农药等领域应用广泛。之前广泛用于农药(草甘膦)、医药等作为中间体使用,但随着VC和LiFSi在锂电的驱动下,产能和产量或持续增加,带来三乙胺需求巨大增量。三乙胺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碳酸亚乙烯(VC)生产过程中的脱氯剂使用,同时三乙胺也用作新型锂盐(LiFSi)的添加剂,锂电领域驱动了绝大多数需求增量,带动了市场对三乙胺需求快速增长。

2.1.3锂电领域驱动三乙胺市场供需长期或存缺口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2.1项目实施符合国家大力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化工产业发展的要求

2.3.2项目实施是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3.3项目实施是推动农药、医药等行业持续发展机遇的需要

2.3.4项目实施是中国实现碳中和、脱碳战略的需要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3.1地方积极性高

2.3.2政策支持性强

2.3.3社会效益广泛

2.3.4经济效益明显

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

3.1三乙胺市场供需分析

3.2融雪剂市场供需分析

3.3免烧砖市场供需分析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3.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3.1.1 建设原则

3.1.2 建设内容及规模

3.2 主要产品

3.2.1三乙胺

3.2.2融雪剂

3.2.3免烧砖

3.3产品工艺流程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 项目建设地点

4.1.1 地点与地理位置

4.1.2 场址占地面积

4.2 项目建设条件

4.2.1 属地概况

4.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4.2.3 气候条件

4.2.4 交通条件

4.2.5 基础设施条件

4.2.6施工条件

4.3  项目建址经济指标

第五章 项目建筑结构方案

5.1 工程建设方案

5.1.1设计依据

5.1.2 总平面布置方案

5.1.3主要建筑、构筑物

5.4 建筑风格

5.5 工程结构设计

5.5.1设计依据

5.5.2 设计标准

5.5.3 自然条件

5.5.4设计荷载

5.5.5主要材料

5.5.6 结构选型

章 项目公用工程方案

7.1 给排水工程

7.1.1 设计依据

7.1.2给水工程

7.1.3给水系统

7.1.4消火栓系统

7.1.5排水系统

7.1.6雨水系统

7.1.7管材及节能

7.2 供配电工程

7.2.1 设计依据

7.2.2 设计范围

7.2.3 供电负荷及用电主要指标

7.2.4 供电电源、供电系统及电压选择

7.2.5照明系统

7.2.6设备选型

7.2.7 电缆、导线的选型

7.2.8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

7.2.9 弱电设计

7.2.10 电气节能

7.2.11 消防电气设计

7.3 暖通工程

7.3.1 设计依据

7.3.2设计参数

7.3.3 空调系统

7.3.4 通风系统

7.4 燃气工程

7.4.1适用规范

7.4.2燃气来源

7.4.3供气方案

章 抗震设防分析

8.1 设计依据

8.2 抗震设防分析

8.2.1 抗震设防要求

8.2.2 抗震设计

章 节能方案分析

9.1 节能概述

9.2 节能依据和原则

9.2.1 节能依据

9.2.2 节能原则

9.3 节能措施

9.3.1 建筑节能

9.3.2 节水措施

9.3.3 节电措施

章 环境影响评价

10.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10.1.1建设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

10.1.2主要污染

10.2 项目各阶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0.2.1 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10.2.2 项目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10.3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10.4 特殊环境影响

10.5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

10.5.1 环境影响分析

10.5.2 环保措施

10.5.3 环境影响结论

10.6 水土保持方案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

11.1 劳动安全

11.2 卫生措施

11.2.1 个人防护

11.2.2 卫生要求

11.3 预期效果及评价

第十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12.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12.1.1 建设期组织管理

12.1.2 运营期组织管理

12.2 劳动定员

12.3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项目招标方案

13.1 招标原则

13.2 招投标程序

13.2.1 招标

13.2.2 投标

13.2.3 评标和中标

13.3 招标范围

第十章 项目建设期限

14.1 建设期限

14.1.1 建设计划

14.1.2 建设期

14.2 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1 投资估算

15.1.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5.1.2 建设总投资估算

15.1.3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15.2 项目资金筹措和投资使用计划

第十章 财务评价

16.1 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依据

16.1.1 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16.1.2 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16.2 总成本费用估算

16.2.1 直接成本

16.2.2 工资及福利费用

16.2.3 折旧及摊销

16.2.4 修理费

16.2.5 其他费用

16.2.6 总成本费用

16.3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

16.3.1 营业收入

16.3.2 税金及附加费用

16.4 损益及利润及分配

16.5 盈利能力分析

16.5.1 投资利润率与投资利税率

16.5.2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

16.5.3 项目现金流量表

16.5.4 项目资本金流量表

16.6 敏感性分析

第十七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7.1 经济效益

17.2社会效益

17.2.1 本项目将提升内蒙古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17.2.2 有利于大量吸引境内外优秀相关产业人才,加快对国内精细化工产业人才的培养

17.2.3 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17.3 互适性分析

17.3.1 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7.3.2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7.3.3 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7.3.4 项目互适性分析

第十八章 项目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18.1 项目风险构成

18.1.1 法律及政策风险

18.1.2 市场风险

18.1.3 技术风险

18.1.4 环保政策及安全生产的风险

18.1.5 建设风险

18.2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18.2.1 法律及政策风险防控措施

18.2.2 市场风险防控措施

18.2.3 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18.2.4 环保风险防控措施

18.2.5 建设风险防控措施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19.1 结论

19.2 建议

附表

附表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表2:递延及无形资产摊销费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表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表4:营业收入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表5: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附表6:损益和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

附表7: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附表8:项目财务资本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