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陕西开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产研基地
陕西开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讲话,强调“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 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 的基础之策。
我国矿业行业是碳排放大户,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矿业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探索推动绿色低碳矿业发展新模式,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 续开发利用的重要路径。
无煤柱开采及充填开采是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有效途径,本项目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为无煤柱开采及充填开采提供关键 技术、设备及材料,该项目的实施将促进煤炭企业无煤柱开采、绿色充填 开采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实施。
本项目建设单位公司法人代表王晓利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积极响应国家 政策号召,致力于无煤柱开采及绿色充填开采技术、材料及装备研发、制 造,完成了柔模支护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三项,为企业带来了巨 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于上述煤炭开采现状和柔模支护成套技术的应用成果,为了进一步深入产学研结合,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率,使科研成果产业化,建设单位陕西开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决定成立陕西蓝山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陕西蓝山重工产研基地项目。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加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2021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里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和到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要求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
我国矿业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对矿产资源的消费将会催生更多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而“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对矿产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 年 7 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规定,东部地区、环境敏感地区和“三下一上”压煤区域应采用充填开采技术,确保地面无矸石山堆存,其他地区优先采用充填开采,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因此探索推动绿色低碳矿业发展新模式,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路径。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尽管形势向好,但依然任重道远,比如仍有大部分矿山未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2020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共有301家矿山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占比不到全国矿山的3%,另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通报显示,个别地方矿山还存在生态修复治理不力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前矿山开采利用污染大,社会效益不足的问题,当前迫切需要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加快实现矿业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的转变。
矿山固废充填开采技术是实现矿业绿色低碳开发的重要技术途径,矿山固废在充填采矿中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以废治灾”和“绿色开采”的主要途径。该技术对金属矿床开采、废弃物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实现矿产资源最大限度的回采,而且可以实现矿业固废的环保处置。矿山企业要从矿产资源全生命周期开发利用和低碳生态环境效益的角度,科学评估矿山充填开采成本与非充填开采模式的资源回收率以及矿山生态治理成本,大力使用绿色低碳充填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装备,不仅可研支撑矿业开发向绿色低碳新模式转型,还能以节能环保为优势,蓬勃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每年因留区段煤柱损失煤炭 3 亿吨以上,采区预留煤柱造成资源损失约 11%~23%,大量的三下压煤和复杂地层煤炭不能有效开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煤炭科技工作者对无煤柱开采、三下充填开采和复杂地层煤炭开采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由于无煤柱开采可以不留或少留煤柱,大大提高了煤炭回采率。据多数矿井的采掘效果,无煤柱开采一般可使采区回采率提高 5~20% ,有些矿井甚至提高 25~30%,按照2020年全国煤炭年产量38.4亿吨计算,若全部项目中全部无煤柱开采技术则可每年可节约资源3.84亿吨。
煤炭开采中由于复杂条件巷道支护困难,顶板事故占比超过 30% ,严重制约复杂地层煤炭安全开采。由于无煤柱开采大量降低了煤炭损失,故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自然发火的根源和机率,可在作业中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并且对瓦斯的涌出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回采工作面全部采用Y 型通风,消除回风隅角瓦斯积聚,确保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采空区抽放,相邻煤层抽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瓦斯煤矿的事故率,进一步提高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
通过回收20m区段护巷煤柱,提高区段采出率10%以上,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仅2015年-2018年,应用该成果为煤矿企业减少巷道48578m,多回收煤炭575万吨,新增销售额33.6亿元,新增利润15.58亿元。本成果提高煤炭回收率10%以上,实现了安全高回收开采,显著的推动了我国煤炭行业科技进步。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本项目建成后由陕西开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统一规划 运营,加强与煤矿企业的产学研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将开发的技术、产品、装备直接运用与服务企业,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煤矿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同时也为本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从短期看,处理好经济转型发展、疫后复苏与碳约束的矛盾亟需科技支撑;从中期看,推动经济保持低碳、脱碳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从长期看,提升我国在国际低碳市场的竞争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消费需求,先进煤气化技术是大幅提升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产业水平的基础技术之一,在节能环保、煤种适应性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可以实现:实现矸石不升井、地面不堆矸,减少矸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对采空区进行充填,降低甚至消除地表沉陷,减少开采对地表、 地下水体等的损害,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煤矸石被充填到井下,间接降低了煤矸石氧化、燃烧,降低了碳排放。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