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项目名称:陕西乾县菌类种植项目
建设单位:咸阳泰有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镇五兴村129号
规划面积:总占地面积400亩
1. 国家方面
2021年3月1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和主攻方向,引导各地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同时,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开展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促进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绿色发展。
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规划中提出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完善经营机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中提到,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是注重调整食用菌的品种结构,结合本地地理和气候特点,实现种植品种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二是不断延长食用菌产业链,逐步实现由食用菌的粗加工到精深加工;三是不断实现食用菌产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与发展;四是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叫得响的、独具特色的食用菌产品品牌;五是注重食用菌产业的文化建设,挖掘史料和历史文化遗存,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从近年的调查情况看,陕西食用菌产业由“十二五”的快速发展高峰期进入平稳发展期,发展思路更加趋于理性,环保意识大为增强。 其表现突出的是:木腐菌发展趋缓,草腐菌发展加快;大宗菌类增幅减少,高档珍稀菌类增加较快。如香菇、黑木耳等占比下降,双孢菇、大球盖菇、毛木耳等占比增加;平菇占比下降,羊肚菌、灰树花、姬松茸、猴头菇、真姬菇、滑菇等珍稀菇类大幅增加等,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主栽品种、主推技术、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更加突出。
食用菌自古以来被晋为山珍,其丰高的营养、鲜美的味道和生产过有的无污染,被人们称为“绿色食品”、“保健食品”而受青睐,随着人们对膳食结构的越来越重视,食用菌的消费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除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外,我国食用菌人工栽培种类已达70多种,大宗品种中有食用菌、平菇、木耳、双孢菇、金针菇、草菇等,珍稀品种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灰树花等也受到市场青睐,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
2.2.1有利于促进陕西省乾县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农争粮、不与农争地、不与农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食用菌生产原材料主要为木屑、麸皮等,而咸阳地处关中中部小麦和玉米产区,小麦、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且乾县为水果产区,每年修剪果树枝条资源丰富。因此,发展食用菌具有原材料资源优势,借助深入发展食用菌产业,推动农副产品加工的边角料资源联动开发和二次利用,实现废物利用,创造新的价值。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的农业特色产业,它具有高效、循环、低碳、环保的特点,是陕西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实现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经济上新台阶具有总要意义。为全社会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农业现代化成为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是农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关键转折的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科技塑造发展新优势。
本项目的建设立足于乾县梁山镇农业发展现状,探索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而且可有效解决贫困群众新产业培育。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发展和规划。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