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 项目概述
1.1项目基本情况
1.2项目编制单位
1.3编制依据
1.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项目综合评价
二、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和地方政策助力餐饮业快速发展
2.1.2消费升级、城镇化提速,拉动餐饮业规模增长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比为63.89%,十年间加快0.62个百分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至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到65%。
更高的城镇化率意味着各层级城市的基础设施将逐步完善,产业资源不断汇聚,加速驱动餐饮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也将带来更加聚焦的消费人群和更高的消费意愿,为餐饮业的规模化扩张提供良好的土壤。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人们更加追求生活品质,从而拉动消费升级。同时人们外出就餐习惯 的普及,进一步推动餐饮市场的规模扩张。

2.1.3科技进步推动餐饮服务端发展
2.1.4老字号、新力量,带着西安美食走出去
西安饭庄、老孙家、德发长都是西安饮食旗下名扬四海的中华老字号,虽然历经岁月变迁,但老字号味道一如当初。
初创于1898年的 “老孙家”,现已逐步发展成为以经营餐饮服务、清真牛羊肉工业化制品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民族餐饮企业之一。
德发长创建于1936年,是一家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以经营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千古风味”饺子宴而驰名中外。
而走过九十余年的西安饭庄,始终以“食领三秦”、继承和弘扬陕菜为己任,不断致力于陕菜的挖掘、传承与创新,素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大全”闻名于世,被业界誉为“三秦饮食文化的地标”。
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子公司作为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并配备专业、优质、精干的管理团队。
此次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成立子公司,带着西安老字号美食组团进军成都餐饮市场,享受地方扶持政策,发扬陕菜文化,推广老字号,是总公司未来打开中西部地区餐饮市场的第一步。
本项目既是陕菜与川菜的文化交流融合,也是西安与成都两大国际美食之都的巅峰碰撞,更是西安饮食首次进驻外埠商业综合体,全面振兴老字号的重大举措,奏响了陕菜品牌乘风破浪走向全国的时代乐章。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助推陕菜加快“走出去”步伐
2.2.2推动陕西旅游业发展,推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
2.2.3提高陕菜在我国的影响力和地位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3.1政策可行
- 《推进陕菜品牌建设行动方案》指出,陕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陕菜作为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流派,经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风味特色和烹饪制作工艺,不仅在中华餐饮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在现代中外经贸文化交流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承、发展和创新陕菜,是深化商贸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措施;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促消费稳增长、彰显陕西新形象的重要内容。
- 《成都市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五年行动计划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3年,成都将引进海内外知名美食品牌100个,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餐饮企业达到18家、全国百强餐饮企业数达到10家,全市餐饮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到2025年,引入成都市的海内外知名美食品牌达到200个,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餐饮企业达到20家、全国百强餐饮企业数达到15家,全市餐饮销售收入突破1700亿元。成都要打造国际化地标美食集聚区,着力打造2~3个多元业态和特色文态有机融合的国际新区核心美食圈,并依托东部新城和天府国际机场建设,规划建设国际化品牌餐饮集聚区;依托龙门山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建设生态品牌餐饮集聚区;依托交子公园高端商圈,打造国际化商务宴饮区;依托天府公园、天府总部商务区,规划建设生态景观式公园餐饮集聚区,打造国际美食潮流地。
2.3.2市场可行
2.3.3项目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三、 市场分析
3.1我国餐饮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1.1我国餐饮业市场规模逐步增大
3.1.2食旅融合发展带来地方特色餐饮业发展新机遇
3.2川秦两地交通便捷,打造食旅文化圈
3.3成都大力推行首店经济,项目入驻占先机
3.4陕菜以悠久的历史吸引八方食客
3.5陕菜满足当下都市青年的消费理念
3.6项目入驻成都商圈的老字号品牌介绍
3.6.1西安饭庄
3.6.2老孙家饭庄
3.6.3德发长
3.6.4未来市场发展规划
四、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建设地址
4.2地理环境
4.2.1气候
4.2.2地形地貌
4.3旅游资源
4.4交通运输
4.5经济
五、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5.1规划原则
5.2规划目标
5.3项目总体定位
六、节能与环保
6.1用能标准和节能环保规范
6.1.1设计依据
6.1.2设计原则
6.2节能措施
6.2.1能源消耗种类
6.2.2电气节能措施
6.2.3节水措施
6.2.4配套设施节能
6.3环境保护
6.3.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6.3.2污染物治理措施
七、劳动保护与消防
7.1职业安全卫生
7.1.1设计依据和标准
7.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7.3防范措施
7.4消防
7.4.1设计依据
7.4.2设计原则
7.4.3工程消防
7.4.4电气防火
八、项目投资估算
8.1 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8.2项目总投资估算
8.3资金来源与筹措
九、财务评价分析
9.1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9.1.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9.1.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9.2营业收入估算
9.3 总成本估算
9.3.1直接成本
9.3.2工资及福利
9.3.3 折旧费用
9.3.4维修费用
9.3.5其他费用
9.3.6总成本费用估算
9.4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
9.5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估算
9.6敏感性分析
9.7盈亏平衡分析
9.8项目财务评价
十、项目组织机构及实施进度
10.1 组织机构
10.2 成员培训
10.3 项目建设期
10.4 建设进度计划
十一、效益分析
11.1经济效益
11.2社会效益
十二、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2.1资金风险及防范
12.2实施风险及防范
12.3 经营风险及防范
12.4 政策风险及防范
十三、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3.1结论
13.2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