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车站安装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项目案例_睿诚产业研究院

永寿车站安装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一、 项目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1.2 项目承办单位

陕西咸运集团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随着国家鼓励政策的不断出台,电动汽车行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因此,购置与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也成为政府及相关业主的必然需求。作为新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然是“十四五”期间一大关键领域,电动汽车也将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作为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充电桩的建设是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车而不注重充电基础设施的问题,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现象并存。一方面,部分地区电动汽车增长较快,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用户对电动汽车接受度不高以及地方保护等原因,使得电动汽车增长总体低于预期,加上部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以及设施通用性较差等问题,造成充电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不断增多,现有的充电设施规模远远无法满足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永寿县陕西咸运集团通过调查分析,决定投资建设永寿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

1.5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5.1 建设规模

1.5.2 建设内容

1.6 项目资金来源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8 结论与建议

1.8.1 项目结论

1.8.2 项目建议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助力充电桩行业加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25年渗透率将达20%+。据中汽协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10.5万辆和111.5万辆,同比增长5.4%和11.6%。根据2020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汽车销量的20%,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电动化趋势已势不可挡,我国新能源汽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并超过2025年的目标是值得期待的。充电桩为纯电动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但建设乏力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首要问题。因此,车企会更加重视充电桩的建设与推广,建立完整生态,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

2.1.2 相关政策不断推进,充电桩行业进入快车道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同年10月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提出,为满足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至2020年将建成480万个充电桩,其中50万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430万个私人充电桩。此后几年,关于充电桩的建设布局有多项政策出台。

2.1.3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率仍然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增速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市场化推广阶段,更多私家车主使用电动汽车出行,但充电基础设施的问题逐渐突出,尤其是小区家充水平依然有诸多掣肘。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采样的约124.5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中,有37.2万台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整体未配建率达到29.8%。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主要原因在于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占比达70.2%,其余原因占比为29.8%。

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率仍然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增速,产品质量、管理机制、电网负荷、多方利益协调等因素掣肘小区充电桩的建设。

产品质量:(1)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需要完善;(2)强制实施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尚未建立;(3)私人桩品牌较多参差不齐,个体选择多样;(4)缺乏统一的安装建设标准。

管理机制:充电桩的后期维护管理十分重要,否则容易导致“僵尸”充电桩的出现,未来专业营运单位成为必需。

电网负荷:虽然私人充电桩以慢充模式为主,但小区配备上百车位,仅业主充电容量对居民区变压器造成很大压力;下班后集中充电,将增加电网负荷。

多方利益协调:由于小区新建充电桩需要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等多方协商,涉及各方面利益牵绊,只要一个环节不通过,就无法开展建设。

未来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端出台支持政策,运营端创新商业模式,技术端加强车网互动。

2.1.4 新基建助力新一轮增长,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由于新基建的提出,充电桩成为助力国家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充电桩投建速度有望加快,整体充电桩制造市场呈现周期向上的特征。同属于新基建范畴内的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以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从而带动充电桩建设,加速推动充电桩行业发展;窗口期也将缩短,优胜劣汰即将加速。经保守测算,以60kW直流桩和7kW交流桩为主,2025年中国公共充电桩市场投资建设规模将达187.6亿元。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本项目是缓解能源紧、持续开展的需要

2.2.2 本项目是加快咸阳市配套新能源充电桩建设的需要

2.2.3 本项目具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企业运营的条件

2.2.4本项目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助力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需要

三、本项目充电桩技术方案选择

3.1 设计依据

3.2 建设规模和内容

3.2.1 建设规模

3.2.2 建设内容

3.3 充电桩充电方式

3.4 充电桩技术方案的比选

3.5 技术先进性要求分析

3.6 技术方案

3.6.1 一次系统设计

3.6.2 二次系统设计

3.6.3 充电机系统设计

3.6.4 充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四、充电桩市场分析

五、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 项目选址

5.2 项目建设条件

5.2.1 地形地貌条件

5.2.2 地质构造

5.2.3 气候特征

5.2.4 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5.2.5 交通条件

5.2.6 运输条件

5.2.7 社会环境条件

5.2.8 公共设施条件

5.3 建址条件合理性

六、工程方案及设备方案

6.1 设计依据

6.2 设计标准

6.3 主体工程设计

6.4 设备方案

七、总图布置与公用工程

7.1 总图布置

7.1.1 充电桩平面布置

7.1.2 竖向布置

7.1.3 道路、出入口、停车场

7.2 公用工程

7.2.1 给排水工程

7.2.2 供电工程

7.2.3 消防工程

7.2.4 防雷、防静电

八、节能节水措施

8.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8.1.1 原则和标准

8.1.2 规范和依据

8.2 能源消耗状况

8.3 节能措施

8.3.1 电气节能

8.3.2 节能管理

九、环境保护

9.1 环境保护依据

9.2 主要污染物及环保措施

9.2.1 建设期污染物及环保措施

9.2.2 运营期污染物及环保措施

9.3 环境保护结论

10、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0.1 劳动安全卫生

10.1.1 设计依据

10.1.2 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10.2 消防措施

10.2.1 设计依据

10.2.2 概述

10.2.3 消防给水

10.2.4 防雷、接地、电气安全

10.2.5 火灾报警

十一、项目管理与实施

11.1 项目管理

11.1.1 项目法人

11.1.2 组织管理

11.2 劳动定员

十二、项目招标与实施进度方案

12.1 项目招标

12.1.1 招标原则

12.1.2 招标范围及标段的划分

12.1.3 招标方式

12.1.4 招标程序

12.1.5 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12.1.6 招标范围

1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十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估算

13.1.1 项目投资估算说明

13.1.2 项目总投资估算

13.2 资金筹措方案

十四、项目财务评价

14.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择

14.1.1 项目财务测算参考依据

14.1.2 项目财务测算基本设定

14.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14.2.1 营业收入估算

14.2.2 总成本费用估算

14.2.3 损益及利润分配

14.2.4 现金流量估算表

14.3 财务评价

十五、社会效益分析

十六、项目风险分析

16.1 法律及政策风险

16.2 施工建设风险

16.3 外部风险

16.4 市场风险

16.5 充电技术风险

16.6 组织管理风险

16.7 财务风险

十七、结论与建议

17.1 项目综合研究结论

17.2 项目建议

Copyright © 1998-2023 陕西睿诚群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咨询电话:029-89126333 ICP备案:陕ICP备2023008738号 

在线咨询
029-89126333
顶部